“没有想到法院仅仅用了13天,就让我们135个人拿到了3年没有讨到的工资。”一起劳动纠纷的当事人都某激动地说道。
日常生活中,大多数老百姓遇到的纠纷和都某一样,一般都是事实清楚、法律关系明确、争议不大的民商事纠纷。为此,简阳法院专门组建了一个由8名青年骨干组成的速裁团队,帮助老百姓快速解决此类纠纷。2024年以来,速裁团队化解矛盾纠纷2255件,平均解纷时间22天。
集约管理 畅通解纷“快车道”
2024年初,都某等135名农民工在多次讨薪无果后,走进了法院。速裁团队负责人薛颖接手案件后,迅速研判案情,主动对接住建、人社等部门,组织各方当事人现场对工资金额进行确定,促使达成调解协议并出具了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的文书。在文书出具后的次日,都某等人的285万元工资全部兑现到位。从立案到结案,仅仅13天。
案件的快速化解来源于速裁团队集约化管理模式。速裁团队全面梳理分流、分案、开庭、结案等流程节点,对各类审判事务要素进行集中整合,将庭前会议、文书生成、送达、保全、调查等工作集约并明确至各岗位,同时确定完成标准和节点耗时,让团队成员可以各司其职,共同推动纠纷的快速化解。
要素审理 跑出诉讼“加速度”
“报告审判员,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均到庭,已组织双方填写《民间借贷类案件审判要素表》,具体情况如下:原告明确诉讼请求为判令李某偿还借款5万元和利息7千元,原被告对借款事实无异议,仅对利息偿还情况存在争议。”跟案助理樊莉娟向张杰法官汇报庭前准备情况。
不到二十分钟,随着法槌声再次响起,庭审结束。经过张杰法官庭审查明情况以及对利息支付性质的法律释明,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不再争议利息偿还金额,并表示愿意调解,二人当场对借款本金和利息进行了确认并达成调解协议,李某当场履行了还款责任。
“真想不到,现在咱老百姓打个官司这么方便。填个表、再开个庭,事情就解决了”张某说到,“通过填表,我清楚了法官审理案件的要点、需要准备的材料,开庭也就用了十多分钟,这个表对于我们不懂法的百姓真是太方便了。”张某继续补充到。
速裁团队针对简单案件类型化明显的特征,建立类型化案件要素式快审机制。针对不同案由确定审判要素并制定《审判要素表》,由跟案助理在庭前组织当事人填写,并组织各方对争议的焦点进行证据交换,使庭审高度聚焦,提升庭审效率。2024年速裁团队办理的案件,当事人自动履行达61.5%。
人员赋能 培育速裁“强内核”
“如何打造出‘人才培养—反哺业务’的双向赋能、良性循环的模式?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。”速裁团队负责人说到。为此,速裁团队制定了《速裁案件审判流程标准指南》,明确了各个节点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,让团队成员知晓各节点的工作重点,做到有的放矢。同时,定期组织集中学习讨论,共同研学最新的法律规定和优秀的案例,总结分享工作中的经验教训,探讨解决办案中的问题和困难。
“记得刚来速裁团队时,很是忐忑,但操作手册解决了我很多困惑,给了我稳定的预期,让我迅速调整好了工作状态,在做中学,在学中做。同时,在法官的指导下,不断地总结纠纷化解技能,比如针对商事案件的经济性特点,向双方当事人详细分析法律层面的利害关系,更好更快地化解纠纷,也是让我收获满满。”速裁团队法官助理宾夕裕说到。
速裁团队成员从流程标准化手册中学习技能,在共享式学习中提升能力,在快节奏实践中增长经验,一名名成员不断积蓄高效的内核,为快速解纷夯实了素能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