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法治先锋 >
省高院民三庭副庭长程慧玲:司法工作者是新质生产力的“助推者”
www.cdjy.sichuanpeace.gov.cn 】 【 2025-03-13 11:06:18 】 【 来源:四川法治报

20250313110546.jpg

省高院民三庭副庭长程慧玲在工作中

  

  新质生产力,一个蕴含生机和希望的时代热词。当司法与新质生产力相遇,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?连日来,记者采访了多名政法战线上的女干警,了解她们在守护新质生产力中的故事,以及对新质生产力的思考。今日推出第一篇报道,从省高院民三庭副庭长程慧玲身上感受知产审判“她力量”。

  

  知识产权,听起来很遥远,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。例如,国产大片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以下简称《哪吒2》)近期爆火,因盗摄、“二次创作”等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引起社会高度关注。那么“哪吒热”背后带来哪些冷思考?知识产权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?近年来,伴随AI技术的发展,这给知识产权审判带来哪些挑战?围绕上述问题,3月7日,记者采访了省高院民三庭副庭长程慧玲,一名专注于知识产权审判20余年的资深法官。在她看来,司法工作者不仅是知识产权的“守护者”,更是新质生产力的“助推者”。

  

  知识产权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

  

  针对上述存在的法律问题,程慧玲表示了担忧:“盗版行为不仅侵犯了影视公司等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,还通过非法传播牟利,损害了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。盗版产业链的存在,不仅影响创作者收入,更会打击整个文化产业的创作热情,最终导致优质文化产业作品减少,观众选择受限。”

  

  程慧玲说,知识产权涵盖了著作权、专利权、商标权等多个方面,其核心在于保护创新成果,确保创作者能够从劳动中获得合理回报,从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。她进一步分析说,从作用上看,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。以电影行业为例,只有当创作者的版权得到保护,他们才会有动力不断创作新作品。从生活生产角度来讲,知识产权保护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“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使用的软件、观看的影视节目、购买的商品等,背后都有知识产权的影子。”程慧玲说,它保障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、让消费者能放心消费;在生产领域、企业依靠专利技术提高生产效率、创新产品、推动产业升级,为数字经济、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支撑、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。

  

  其实知识产权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。程慧玲举例说,一首诗、一幅画、是著作权;一瓶饮料、一家店,其销售和经营都依赖于商标权;一部手机,可能是无数拥有专利权的部件组合的结果。

  

  “知识产权通过保护这些看不见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的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权利,鼓励每一个主体投身于创新创造活动。也只有如此,才能保障创新动力源泉不枯竭,经济才能更好、更快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也才能不断提高。”程慧玲说道。

  

  外观设计专利权仍是生产型企业的盲区

  

  程慧玲认为,近年来,大众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,例如前面提到的著作权、商标权、专利权,可能普通人也或多或少有些概念和相关的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,但还有一类知识产权可能是大众较少关注到的,叫做外观设计专利权。采访中,程慧玲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她近期审理的案件。该案中,权利人设计了一起比较独特美观的鞋底,就此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。侵权人生产销售的鞋使用了和权利人一样的鞋底,因此构成了侵权,被判决停止侵权并给权利人赔偿经济损失。

  

  “生活中我们人人都会接触到这种专利产品,但是多数人想不到可以申请专利。”程慧玲说,根据多年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经验,她发现外观设计专利权是很多生产型企业的盲区,尤其是在家具类、生活小商品等行业,这值得引起注意。

  

  程慧玲进一步介绍,外观设计专利权是用于保护有美感且适于工业运用的设计的,比如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水杯、家具、车等产品的设计如果具有新颖性,都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。她说,下一步,四川法院也准备开展一些活动去进行相关的科普和提醒,一方面要注意及时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申请专利权,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要无意中侵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。

  

  AI技术兴起呼唤新型知识产权规则

  

  涵盖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,今年以来,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实现创新性突破,又为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打法。“随着AI技术等新领域兴起,需完善算法、数据等新型知识产权规则。只有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,才能为新质生产力释放更大潜力。”程慧玲坦言,司法工作者不仅是知识产权的“守护者”,更是新质生产力的“助推者”。

  

  程慧玲认为,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,新的产业形态、商业模式不断涌现,像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等领域,带来了许多新的知识产权问题,促使知识产权制度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和完善。她举例说,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,就需要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框架下进行研究和探索,以更好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
  

  在程慧玲看来,知识产权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,起着“催化剂”与“保护伞”的作用。具体而言,知识产权通过赋予创新者排他性权利,激励技术研发、文化创作等高附加值活动,直接推动生产力向“新质”跃升。例如,专利制度保护核心技术,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;版权保护则保障影视、文学等产业的持续产出。此外,知识产权的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,为创新主体提供了稳定的法治环境,降低了侵权风险,吸引了更多资本和人才投入创新领域。“没有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,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失去根基与动力。”程慧玲说道。

  

  余盼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文/图


编辑:雷颖
简阳长安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