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简阳市司法局锚定“普惠均等、便捷高效、智能精准”目标,通过优化“四度”服务(广度、维度、精度、力度),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,为群众和企业送去“触手可及”的法治保障。这一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,更成为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“硬核力量”。
拓宽服务广度
在简阳,一个覆盖市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已全面铺开。全市建成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22个镇(街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,291个村(社区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,各级平台立足法律服务指引、矛盾纠纷化解、法治宣传教育等功能定位,为群众提供优质、便捷、高效公共法律服务。
“阿姨您好,您可以扫描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二维码,随时在手机浏览法律服务信息,如果有需要,您可24小时拨打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,我们有专业的律师及时为您解疑答惑......”每月10日前后,在各镇(街道)集市、车站等人流量集中地段,“公共法律服务宣传日”的标语总会让过往群众驻足,法律服务人员则耐心细致开展各类法律知识和维权渠道的知识普及,“现在我们获取这些法律信息和帮助都非常的方便,可以说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。”群众纷纷感慨道。
近年来,简阳依托“成都司法通”平台、12348热线,打造“互联网+公共法律服务”模式,创新设立24小时自助法律服务超市,在提供全天候免费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指引等服务的同时,充分运用后台大数据,实现“智慧+定制”法律服务模式,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延伸服务维度
简阳市司法局打破地域壁垒,与资阳市乐至县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,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、法律咨询等活动。在毗邻的云龙镇老河村、龙潭村,两地司法所联合驻村律师入户走访,成功化解多起邻里纠纷,赢得村民点赞。
“乡村振兴法治同行”专项行动中,30余名律师组成宣讲团,深入全市291个村(社区)开展民法典巡回宣讲170余场。此外,水东小学的“学法用法示范学校”、石钟镇前锋村的法治文化景观等阵地,通过法治漫画、情景剧等形式寓教于乐,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。“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,现在每月都有律师来村里‘坐诊’,微信群里也能随时咨询,太方便了!”云龙镇老河村居民对驻村法律顾问的服务赞不绝口。
提升服务精度
针对农民工、老年人、未成年人、残疾人等群体,市司法局开辟法律援助“绿色通道”,实行优先受理、优先指派。2024年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21件,追回欠薪超2300万元。
去年底,11名农民工因企业欠付工资40余万元追讨无果,于是向简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。法律援助中心立即介入,在劳动仲裁阶段协调双方达成和解协议,企业当即支付了全部欠付工资。“没有你们,我们绝对不可能这么快拿到钱!”工人代表确认收款到账后十分激动,向援助中心赠送了锦旗。
同时,简阳严格实行案件质量监管制度,通过旁听庭审、案卷评查等方式提升办案质量,收到援助对象赠送锦旗4面,多个案件在省法律援助案件评查活动中被评为“优秀案件”。
强化服务力度
围绕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理念,市司法局开展“民营企业法治体检”“法律服务进万企”等专项行动。2024年累计为2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合同审查、纠纷调解等服务,化解涉企矛盾59件,助力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。“司法局组织的‘法治体检’帮我们发现了劳动合同中的漏洞,还提供了专业的修改建议,真是雪中送炭!”四川华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。
此外,针对婚姻家庭、劳动争议等热点问题,市司法局组建专家团队提供“一对一”精准解答,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普法活动300余场,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,惠及群众超12万人次。
以“四度”为笔,绘就法治惠民新画卷。从田间地头的矛盾调解到企业园区的法律护航,从指尖轻点的线上咨询到耳熟能详的法治歌曲,市司法局以“四化”建设为抓手,将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,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与满意度。